31
2012/03
分享
千兩茶記
發(fā)布時間:
2012-03-31 12:00
來源:
一盞茗,呈于幾上,發(fā)淡雅松煙之醇香;一卷竹,立于案邊,顯古樸粗獷之豪氣。飲者愛之,把盞臨窗,日影景移,湯色變幻,于深泡淺沖中或呈酒紅,或顯橙紅,或為金黃。這是茶之美色。細啜慢飲,唇齒爽朗,喉清嗓潤,在湯色變幻間,或感甜潤,或覺陳醇,或滑爽回甘,然不管其味濃淡甜陳,飲罷其醇厚之香留于唇齒之間久久不去。這是茶之美味?;蚋胁柚?,追其本真,茶女示之,甚感驚異,乃立于案邊那一卷竹也。這卷竹實為花格竹篾包裹著的茶,其立如柱,橫如梁,如粗獷男兒,顯赳赳豪氣;解開竹篾蓼葉觀之,其質黑硬如鐵,撫之光滑細膩。這是茶之美形。細細觀之,有遒勁紅字印于竹篾之上,曰“千兩茶”,而因其衣花格竹篾,樸素優(yōu)雅,又曰“花卷茶”。這是千兩茶粗獷而陰柔之美名。再細看之,篾簍上有“白沙溪”字樣。這是千兩茶之所出。
湖南安化是黑茶的故鄉(xiāng)。行于其地,山野蔥蘢,云霧彌漫,一江碧水,澄澈蜿蜒;楠竹油桐繁盛其林,茶葉柑橘馨香其園。這是安化之自然。山水交輝,漁樵問答,擂茶歌歇,美人見焉;走茶馬古道之艱險,聽安化老調之悠遠。這是安化之人文。溪水潺潺,每見于山坳,皆清澈到底,爽人耳目。溪水之中有一條曰白沙溪,溫柔地潤澤過小淹的翠綠稻田,卻于不經意間成就了一種名震中外的黑色的茶——“世界茶王”千兩茶!這是白沙溪之神奇啊。
朦朧間,見碧綠資水湯湯東去,南岸一院古樸廠房飄出濃濃茶香,還未近前,已聞高亢之聲。進入車間,只見五六壯漢,在“嗨喲、嗨喲”的喊聲中,坐壓木杠,腳踩裝滿黑茶的圓筒形篾簍,在杠壓腳踩間,那卷茶愈收愈緊,終成渾然一體,堅硬如鐵一柱茶。他們身后白墻上,赫然書著幾個黑色大字“世界茶王”,其下又書“世界只有中國有,中國只有湖南有,湖南只有安化有”,豪氣逼人。在車間的這一邊,幾個女工正將蒸好的熱氣騰騰的黑色茶葉灌裝入篾簍,然后傳送給踩制的漢子。房外院落,幾排做好的千兩茶整齊地立于架桿之上,在七七四十九個日日夜夜里,日曬夜露風潤,方可出廠。
據史料記載,安化黑茶自明代始,作為以茶定邊之官茶行銷西北。其獨特的原料及渥堆發(fā)酵、七星灶松柴明火烘焙等工藝,使黑茶獨具消食解膩之功效,乃成游牧民族不可一日或缺之飲。幾百年來,安化黑茶乘船坐車,馬運駝載,由煙雨湘中而至風沙隴上,通過蘭州、秦州、洮岷等主要茶馬交易集散地分銷西北少數民族地區(qū)。清道光年間,千兩茶以降,即為黑茶之王者。然其時國運衰微,千兩茶亦湮沒于歷史的塵埃。上世紀中葉,國家復興,白沙溪茶廠擔當歷史之責任,聘請千兩茶傳人,使這一黑茶明珠重新閃耀于世。
茶為民之飲,亦當便于民。白沙溪人為滿足西北民眾消費需求,也為飲茶者購買飲用方便,將花卷之千兩茶改制為方磚之花磚茶,風韻依然,而所達之地更多更遠。寒暑交替,經年累月,花磚茶和它的兄弟茯磚茶、黑磚茶們走向草原戈壁,深入馬背帳篷,成為民眾生活之必需。解邊民無蔬之困,祛牧人食肉之疾。
現今,白沙溪人勵精圖治,克服萬難,銳意進取,使老茶廠起死回生,讓千兩茶重現輝煌。今其達于四海,遠走異邦,成就“世界茶王”之美名。觀乎市井,商者陳于櫥,飲者品于幾,藏著儲于屋,雅者飾于室,好者傳于口,儒者著于文。這是千兩茶之蔚然大觀?;騿栆蚝味d,答曰:此茶非凡茶,放之愈久,愈加陳香,實為能飲之古董;而其工藝復雜獨特,外形古樸粗獷,為純手工制作,已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,實為中華文化之瑰寶!
上一頁
下一頁
上一頁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