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
2014/11
分享
從“魚地籠”到千兩茶包裝
發(fā)布時間:
2014-11-14 12:00
來源:
從“魚地籠”到千兩茶包裝
千兩茶,又稱“花卷茶”,是一種用花格篾簍包裝用人工踩制的傳統(tǒng)緊壓茶。
晉商來湖南安化采辦茶葉始于明朝將安化黑茶定為官茶前后。
據(jù)史籍記載:清雍正五年(1727年)中俄簽訂了著名的“恰克圖”條約”。恰克圖的中方一側(cè)建成了一個大商貿(mào)城,史稱“我國對外貿(mào)易的‘陸上碼頭’”。當(dāng)時茶葉為恰克圖最大的買賣,占到對俄商品輸出的94%。這樣,為晉商提供了更大的商機??登⑹?,安化黑茶產(chǎn)業(yè)進入鼎盛時期。
晉茶商從山西到安化茶山制作茶葉再運銷西北至恰克圖,船艙馬背、駱駝運輸,往返萬里茶路。實行引茶制,晉商經(jīng)營的是“陜引”, 一“引” 正茶100斤,還有副茶(10-28斤不等),用袋裝或用簍裝一“引” 茶,體積膨大,運量少,起運不方便,保管難,遠不能滿足恰克圖市場的需求。
如何使一“引” 茶包裝體積小、運量多、起運方便又容易保管?安化江南坪的北岸一村落地處資江中游(湖南第二大江)岸邊,稱之為“邊江村”, 村上茶農(nóng)也在閑時到江邊捕魚。晉茶商與茶人從打魚船和捕魚的“魚地籠”習(xí)俗從中得到啟示,能不能把 “魚地籠” 捕魚工具變成緊壓茶葉的包裝呢?
捕魚的“魚地籠”,當(dāng)?shù)厮追Q“籇”,呈長圓筒形,長的2米左右,短的0.6-1米,籠口處粗,編制內(nèi)阻攔竹篾,逐漸縮小到底部收口成封閉狀,魚從大口進到很狹窄的底部就返不回去了,漁民就可以到魚地籠內(nèi)取魚。晉茶商正在犯難的時候,當(dāng)?shù)夭枞司吐?lián)想到平時捕魚的“魚地籠”,遂將“魚地籠”找來,與晉茶商一起觀察、分析、研究,為什么“魚地籠”能由一頭大而逐漸變???一頭封閉是怎么封口的?發(fā)現(xiàn)有5片以上的收緊篾,叫箍篾,用收緊箍篾將圓筒狀由大逐漸收縮變小,最后收緊囗子,聯(lián)想到能不能將茶葉放入竹篾筒內(nèi),用收緊篾把茶收緊呢?于是請來篾匠制簍試裝,多次試驗,可以裝茶,但收圧得不緊,又試用小木棍絞,大木杠壓,反復(fù)滾卷多次,茶壓緊了。制成樹干形的茶,有的露在篾空間外,在萬里茶路上,運輸是方便多了,卻漏茶,會造成缺斤少兩,不防雨水,不防潮,不防污染,影響品質(zhì)……茶人們又從自用的篾斗笠、魚船棚蓋防風(fēng)雨,是內(nèi)外層用竹篾編制,中間用棕片和粽葉做成防風(fēng)雨的斗笠和魚船棚蓋的啟發(fā),試著在裝茶的篾簍內(nèi)再放一層棕片和一層粽葉。安化山里盛產(chǎn)棕片、粽葉,取之不難,于是,“魚地籠”改造成裝茶的篾簍,采制的黑毛茶在當(dāng)?shù)亟?jīng)過篩分、去雜、蒸揉后,用粽葉、棕片和蔑簍將氣蒸變軟,茶葉灌入簍內(nèi),經(jīng)過幾個身強力壯的男子漢踩茶工的絞、滾、卷、壓,緊壓成了樹干形狀的成品茶,終于獲得成功。其重量就是“一引”,每支凈重合老稱1000兩(合凈重36.25公斤)。時稱“千兩茶”,又稱“花卷茶”。這樣,運量成倍增加,船艙馬背、駝運方便,能防風(fēng)雨。運至山西和恰克圖市場,發(fā)現(xiàn)茶葉經(jīng)路途長時間日曬夜露,陳化成熟,粽葉、棕片、竹篾幾種天然植物與茶葉的相互滲透,茶葉品質(zhì)得到了提升,其茶風(fēng)味獨特,香氣純正,茶色明亮甘淳,耐泡耐收藏,賣相更好,獲利更豐。晉茶商為之十分高興。
用花格篾簍制作“千兩茶”的是何年代?也許是在清雍正或乾隆年間。但至現(xiàn)在的證據(jù)表明,在清嘉慶年間就有了名叫“千兩茶”的茶名見之于文字:如《晉·祁縣大德誠文獻》手抄本記載,大德誠三和茶庒在清嘉慶年間來安化邊江村劉迪吉的生記茶行辦茶,“一塊茶一千兩,故又稱千兩茶”;北京故宮愽物院有在清·嘉慶年間的園柱形茶上面有“25號樹形花卷茶共兩塊”的字樣;山西榆次晉茶商郭化成于清嘉慶17年(1812年)創(chuàng)辦源遠長茶號,在安化制銷茶葉至恰克圖,以“千兩茶”為主。郭化成的后人郭年長的小老婆是安化縣楊林鄉(xiāng)人。
隨著歷史的傳承與文化積淀,千兩茶的包裝--花格篾簍不斷地改進,更科學(xué),技藝更規(guī)范,茶壓得更緊。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,千兩茶的花格篾簍已標(biāo)準(zhǔn)化人工制造。
千兩茶的花格篾簍由箍篾和簍篾兩部分組成。篐篾,必須是竹青篾,茶緊壓靠箍篾的作用,一般為7根,茶壓緊后是7個篐;篾簍,是黃篾,用第二或第三層篾,內(nèi)貼棕片和粽葉再灌裝茶葉。花格篾簍又分三種類型,即貢篾簍,用簍篾為24根,精篾簍為18根,毛簍篾為15根,分別制成花格篾簍。一般用精篾簍壓制千兩茶,精品茶則用貢篾簍包裝。千兩茶重量為16兩/斤老稱1000兩(36.25公斤)、茶柱長1.5米,圍徑1.95尺。因采用的茶葉是二級三等和三級二三等(即6-9等)茶葉,其梗是花白梗,包裝是花格篾簍,所以,千兩茶又稱之為“花卷茶”。
千兩茶是安化黑茶中的奇葩,以其原始古樸的包裝外形和獨具特色的茶品風(fēng)味以及其傳統(tǒng)獨特的制作技藝,傳承至今,是中國黑茶茶文化的經(jīng)典,國家非物資文化遺產(chǎn),有“世界茶王”之稱譽。
上一頁
上一頁